开元动态

开元体育官网入口广东为制造业当家专门立法:从“逐个突破”到“以点带面”“链条式”

作者:小编 点击: 发布时间:2024-10-17 06:29:43

  五金从年初的负增长,到一季度转负为正,同比增长1.4%;再到上半年、1—11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依次达到2.5%、4%,整体呈现逐月递增的趋势。

  新年伊始,为巩固制造业增长成绩,需要从“优结构”中再寻新势能。1月20日,《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发布,相比于既往政策更强调对企业等单个主体的扶持,本次《条例》明显提升了对产业链上下游及区域之间协调性的重视程度。

  纵向上,《条例》至少四分之一的条款聚焦在政产学研金及产业链上下游主体间的联动性,提出共享工厂、创新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等新组织模式;同时,作为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地位也日渐突出;横向上,《条例》强调“跨区域产业合作”,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跨区域协同发展。

  广东省工信厅法规处有关负责人认为,《条例》正转变既往“逐个突破、单打独斗”式的工作模式,侧重以点带面、链条式、立体式拉动集群的整体发展。

  上述负责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事实上,其制定过程也凸显了协调性,政府多部门、各地企业、专家已进行了多轮座谈和一线调研,尤其是调研并征询了多类型企业的意见,“此外,相比于政策文件,条例作为地方性立法更具严肃性、长远性和稳定性,将所涉各部门的职能进行了法定化,从而将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化成体系化的地方性法规,最终起到更强的稳预期、固根本作用。”

  2023年7月,广东公布了首批35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覆盖珠三角及粤东西北13个地市;其中,先后有14个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相关动作实际上折射出,制造业工作重心已逐渐由企业、项目个体向产业链整体转移。

  在《条例》四十四款条文中,与产业协同相关的约十条,遍布产业发展与平台建设、要素配置等多个章节模块,涉及人才培育、研发创新、生产配套等多个环节。

  具体来看,《条例》还提出了不少具体的创新性做法。例如,鼓励制造业企业围绕产业集群的共性制造环节开元,建设共享工厂,满足集群的共性制造需求;支持科研机构、高校与制造业企业开展合作研发,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

  其中,创新是重要合作领域。《条例》第二十三条提出的“创新联合体”目前已在全省多个产业领域落地。

  以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为例,该中心总经理付东介绍,此前中心一款喷墨打印4K H-QLED样机诞生过程中,浙江大学提供了相关器件基础研发成果,纳晶科技等上游材料企业提供了各自特长的量子点材料,TCL华星提供了31英寸氧化物TFT背板,聚华则负责印刷平台、整机方案设计等。他表示,正是得益于“企业+联盟”的创新形式,十数家主体才能高效协同配合。

  “类似的联合创新是众多粤企赖以获得创新资源的重要途径。”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国宏提出,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坚持企业主体原则,给予牵头企业更大政策支持开元,让具有价值实现能力的企业推动更多有前景的共享合作项目。

  伴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浪潮的席卷,相关合作也不断深化。广东新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在规划柔性产线及AI主动设计体系后,研发时间和费用下降了约五成。企业负责人陈韩萌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此过程中,企业同华南理工大学进行了产学研合作,“高校资源汇集过来,对企业成长和转型十分重要。”

  但据她反馈,在热管行业,上下游对接中仍存堵点。“目前,新创意科技终端产品以出口为主。”陈韩萌解释,“我们往往需要通过中游台资集成商或方案商才能供给国内客户,相当于绕了一道弯,直接对接国内客户的供应链还未打通。”

  陈韩萌希望未来能够有完善的行业信息渠道建立起来。而本次《条例》已提出,建立制造业信息平台,实现制造业等行业数据互通。

  此外开元体育官网入口广东为制造业当家专门立法:从“逐个突破”到“以点带面”“链条式”拉动产业成长,广东对配套产业的政策关注度也日渐提升。继2023年“制造业当家22条”明确将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列入核心目标,提出到2035年这一比重达到70%之后,《条例》再次提升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照,提出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交易等多元业态,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平台。

  “制造业企业服务化、生产性服务业分离、涌现和聚集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刘国宏认为,多年来,广东生产性服务业伴随着其全球制造基地的形成、围绕着真实的市场需求逐步发展起来,产业基础好,在金融、物流、信息等服务领域已涌现出一批品牌企业,但经营、云服务等新兴领域尚未形成显著优势。

  对比广东各地市三次产业结构,莞、佛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7.4%和73.2%,深、广这一数值却分别仅为38.3%和28.2%,这种差异背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尚存差距。

  目前,完善相关生态的努力正在持续。在佛山,美云智数等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已拉动一批中小企业由点及线、连线成面实现转型,其还在搭建针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实现中小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提升行业转型效率。

  一方面,《条例》要求创新跨区域产业合作模式,以园区、企业等多元主体开展跨地域合作,共担成本、共享利润;另一方面,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再度被提及,广东将推动各地在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园区配套服务和营商环境共建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优化制造业区域发展布局。

  事实上,近年来,广东省内“飞地经济”与“反向飞地”实践已层出不穷开元。例如,依托潮州—罗湖创享岛,深潮两地已正式展开政府引导、优势互补、政策叠加、互惠互利的跨区域合作模式,现今创享岛已首批入驻8家企业。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随着产业更替与转型、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单一地区事实上很难形成真正的全产业链,跨地域合作成为必然趋势。

  以广州正发力布局的新型储能产业为例,广州市产业招商投资促进会执行会长龚元表示,当前广州市优势产能主要集中在电池生产、系统集成、电站等中下游阶段;而上游环节多呈现出明显的资源导向型,例如靠近矿产原材料布局,受4-4.5小时运输半径严格制约,广州市招引成效并不明显。

  鉴于此,他认为,“若广东各地能够进行差异化分工和优势互补,将是不错的选择。”而在《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已早有规划,广州、深圳、惠州、东莞等重点布局储能、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而梅州、韶关等地则着重建设铜箔、铝箔等辅助材料集聚区。

  不止储能,2024年伊始,广东围绕汽车、绿色石化等一批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印发的行动计划均与本次《条例》呼应,对产业链的跨地域布局做了安排。

  但刘国宏认为,目前区域内城市间仍面临对产业资源的争夺。“以邻为壑是有违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他建议,未来可以弱化各地经济指标考核,强化各地营商环境考核,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企业的自由选择会使得各地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禀赋条件,实现差异化、特色化的协调协同发展”。

  新创意科技就是其中一例。4年前,企业受肇庆政府招引,将工厂搬迁至四会。陈韩萌回忆,“政府帮我们对接了物业,通过申请产业共建项目,我们也获得了部分补助资金。”目前,企业将工厂设置在肇庆以满足扩大生产、降低成本的需求,研发中心和总部仍留在广州,同高校保持密切研发合作。

  在广州、深圳、惠州、中山等市都有布局的TCL,便带动了各地的产业链生态。广东省代表、TCL科技集团公共事务总监兼广州华星副总裁邓颖昊介绍,TCL华星t9项目满产后,可为广州贡献年产值260亿元,并带动上下游投资,有望形成千亿产值的半导体产业集聚群,“随着《条例》发布,相信这种产业带动和区域协同的效应会产生倍数效益”。

  她告诉南方财经记者,在本次《条例》制定过程中,TCL也长期、深入地参与了调研工作,从链主企业视角出发,结合产业现状等维度提出了针对性意见。

  此外,《条例》还将区域协调范围进一步拓展至港澳,提出加强大湾区制造业发展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优化区域功能布局,促进各地制造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同时要求健全要素市场制度,促进要素资源合理高效配置。

  “粤港澳合作同省内合作逻辑相通,核心是降低或减少区域内要素流动的障碍。”刘国宏认为,未来还应持续提升便捷性,让更大范围市场合作成长出世界级现代制造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相关标签: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