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开元
手机: 13862166392
电话: 0512-69211699
邮箱: kaiyuan@qq.com
地址: 开元体育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开元官网前瞻智能化后勤保障发展趋势
五金随着新军事深入发展,未来战争的作战理念、作战样式、武器装备、战场环境等都将发生根本性变革,必将对后勤保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将促使后勤保障在后勤基础、保障资源、指挥决策、力量编组、保障装备等方面发生重大转变。前瞻研究未来智能化后勤保障发展趋势,对于加强后勤保障建设开元、提升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当前全球联网的设备总量已超过百亿台,融入到家庭生活、金融服务、教育医疗、交通运输等诸多领域,数量仍在快速增加。军事后勤领域与民用领域联系密切,相关专业职能任务相近,通过泛在互联的各类设施设备和物资器材,能够形成广泛联通的后勤基础,大幅增强后勤保障能力和潜力。
保障态势精准感知。未来作战,可借助广泛分布在空间的各类智能传感器,将后勤装备、人员、物资及设施等潜在后勤基础全部纳入网络终端,并将海量保障资源和需求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重要保障节点或云端,由智能系统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开元,对战场全域的保障态势实现实时自主感知,为制定保障决策、形成保障方案、调整保障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保障数据融合分析。借助泛在互联的基础条件,通过收集不同领域的数据,能够打破军队与地方之间开元官网前瞻智能化后勤保障发展趋势、军事与后勤之间及后勤各领域之间的边界,实现不同领域数据的对比分析和综合运用,更为准确地预测重要保障需求。比如,通过对作战人员位置轨迹、行动速度、血压心率等多个维度数据的融合分析,可实现对其身体状况的精准远程监测,提早预判保障需求、做好保障准备。此外,借助泛在互联的保障基础,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不同领域或维度之间的关联关系,找出后勤保障的“隐藏规律”,为更好地开展后勤保障工作提供有益指导。
从机械化时代到信息化时代,后勤保障模式由传统的条块分割逐步演变为跨军种、跨领域的联合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保障力量、保障设施、保障装备、保障物资的统筹共享利用。未来后勤保障时效性和经济性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加之智能传感、智能识别、智能匹配、智能调控等技术的发展应用,后勤保障资源全维深度共享的新模式将逐步呈现,真正实现各类保障资源的“聚优释能”。
共享范围极大拓展。后勤保障资源共享可依托智能识别定位技术,在各类可用后勤保障资源与保障需求之间建立起“无形桥梁”,共享范围将由军队相关资源、国家公共资源及国有企业资源,逐步扩大到企业甚至私人资源。此外,共享资源的类别将从保障人员、物资、装备和相关设施等“硬”资源,逐步拓展至数据、算法、算力等各类“软”资源,逐步形成全领域、全维度、全时空的后勤保障资源共享模式,促进各类后勤资源使用效益大幅提升。
共享方式智能高效。未来后勤保障资源性质、种类及所有权千差万别,随着共享范围不断拓展,将不再依靠行政命令或指令下达的方式组织资源共享,而是从共享效率、补偿费用、协同效应、共享意愿等多个维度构建后勤资源共享数据模型,借助智能算法即时形成“点对点”的共享协议,合理调整共享方案及费用分配补偿策略,使资源所有方和资源使用方的地位更为平等。在满足军队保障需求的前提下,有效调动资源所有方的积极性,形成全维覆盖、灵活高效、智能驱动的资源共享新方式,实现资源高效共享的双赢格局。
未来战场后勤保障任务极大拓展,保障数据呈指数级增长,后勤指挥人员面对海量多源数据难以进行高效筛选和深入分析,指挥决策将缺乏科学分析支撑。随着人机双向通信、脑机接口等技术的发展,智能系统可与指挥人员充分交互、密切配合,在保障态势分析、保障方案制定、保障行动控制等方面逐步实现指挥决策人机交互。
优势互补实施决策。人机交互决策可以把智能系统计算速度快、存储能力强、度比对分析等优势,与指挥人员经验丰富、总体把握能力强、善于跨领域思考等优势充分发挥,形成优势互补、科学决策。此外,智能决策系统能够借助陆、海、空、天、电、网等多域传感器采集的海量图片、视频、音频及其他类型数据,通过数据结构化处理及智能筛选,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从海量数据中预测保障需求、保障趋势及保障风险,并依托平行仿真技术对相关决策效果进行“先行验证”,为精准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指挥效率大幅提升。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智能后勤指挥系统能够逐步“理解”指挥人员的意图,准确“掌控”战场全局的保障资源和需求。智能后勤指挥系统可在保障需求响应、保障行动调控等方面代替后勤指挥人员,直接对后勤保障力量实施指挥调控,形成智能系统实施指挥、指挥人员总体监督的指挥控制新模式,大幅缩短后勤保障“观察—调整—决策—保障”的循环周期。特别是智能指挥系统依托其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能够同时对广泛分布于战场的海量保障力量和资源进行实时调整控制,大幅提升指挥效率,增强战场后勤保障时效性。
未来后勤保障力量的编组模式将更为灵活自主,两支或多支后勤保障力量依托智能交互系统,可根据保障任务和资源情况,实现自主协同编组,并根据战场实际进行柔性调整。
自主协同实施编组。未来战场,各类后勤保障任务多元,特别是无人化保障装备将参与完成大量保障任务,如仍由指挥人员针对各项具体任务组织力量协同,将占用大量人力资源,且由后方指挥人员发出的协同指令往往存在一定的延时,无法应对未来战场保障需求的快速变化。未来战场广泛分布的后勤保障力量,可不依靠上级机关发布的命令实施编组,甚至不需要中心指挥控制系统发出的编组指令,周边保障力量能够借助分布式协同、交互式控制等技术实现自主协同编组,形成功能完备、规模合理的保障实体,高效执行保障任务。当前,外军已经进行了班用任务保障无人车与无人货运直升机的自主协同保障演练,并重点加强自主协同式力量编组的研究探索。
柔性灵活调整编组。未来战场上的各类后勤保障力量,可依据保障需求、保障环境及保障资源等情况灵活调整编组,形成弹性互联、动态调整的后勤保障力量群,为作战部队实施高效可靠保障。后勤保障力量依据战场瞬息万变的作战态势和保障任务,灵活调整编组,优化保障功能,高效满足不同保障需求。当部分保障力量丧失保障能力时,其余保障力量可依托智能自主交互系统实现编组调整,继续完成后续保障任务。通过保障力量的灵活柔性调整,可形成高度弹性的“去中心化”力量编组模式,提升后勤保障力量韧性,增强战场后勤保障抗毁性和可靠性。
随着智能化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保障装备的智能水平得到逐步提升,未来后勤保障装备将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能够结合保障环境、保障需求智能判定保障时机,合理选定保障地域和保障方式,高效完成各项保障任务。
智能保障装备逐步应用。当前,无人运输装备、自主补给装备、智能搜救装备等智能化后勤保障装备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保障实践和演习演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外军组织的军事演习中,使用无人智能保障装备根据前沿作战兵力需求,自主追踪定位并投放物资,实现了自主直达补给。随着智能识别、自主学习、智能决策、机器人制造等技术的发展突破,后勤保障装备能够在执行各类保障任务中自主优化、持续升级,智能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应用范围将逐步涵盖后勤保障全领域,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综合保障效能显著提升。当前,无人智能化保障装备已在不同类型的保障场景中实际运用,保障效率高、环境适应性好等优势逐步显现。外军的无人运输机已投入战场,不仅吊挂能力较强,还能不分昼夜连续实施物资投送,甚至在恶劣条件下仍能正常飞行,效费比很高。未来战场,越来越多的保障任务将由智能保障装备自主实施,在深海、太空、临近空间等保障人员难以长期进入的区域高效组织保障,将极大拓展未来战场后勤保障空间。(周铭浩)
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立项至今的30年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开元、接续奋斗,坚持自主创新、分步建设、渐进发展,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无人机、无人驾驶、云计算等“技术活儿”正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一幅绚丽多彩的“现代耕耘图”,让大国粮仓更丰盈。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党的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19日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
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通过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
(记者付丽丽)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今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而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会增加至60%,厄尔尼诺现象在此期间再次发展的概率微乎其微。
在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之际,我国决定面向世界各国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中昆仑山顶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综合观测系统平台日前已完成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日前,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在《细胞》上发表最新工作成果,宣布新一代介观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
中央宣传部日前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集中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宣读了《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实践。
“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站在160多米高的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一脸自豪。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组建,并设有学术委员会。
眼下,在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的阿者科村,梯田即将迎来收割,不时能听到村民们在家里磨镰刀的声音。梯田红米、稻田鱼、鸭蛋等当地绿色特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让世界遗产品牌惠及当地群众。
一项新研究称,海洋鱼类的灭绝风险远高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初步估计,从2.5%增加到12.7%。法国蒙彼利埃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发和保护部门研究人员称,IUCN撰写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覆盖了超15万个物种,指导全球各地保护最受威胁的物种。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和天文技术实验室近期基于机器学习,合作开发了快速计算恒星—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方法。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中部地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据《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显示,自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技小院数量快速增长、参与主体愈加丰富,目前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其中,参与专家达2700余名、入驻研究生1万余名。科技小院发展模式日益成熟,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织力量。